读大学的孩子不想与爸爸妈妈交流的状况也比较常见,重要原因可能是,爸爸妈妈太唠叨,有代沟,学习重压大等,不要急慢慢来会转变的,爸爸妈妈要有耐心,与孩子交流时要掌握倾听和赏析,相信孩子会渐渐想与爸爸妈妈交流的。
大学孩子不和爸爸妈妈交流如何解决
1、不要责怪孩子,问了解缘由。大家有不少爸爸妈妈,当孩子拒接他们电话之后,总是会喋喋不休的打个没完,非要让孩子接通不可。虽然这是爸爸妈妈的关心,但这样的情况真的非常让孩子反感,所以致使一些不听话的孩子就喜欢和爸爸妈妈因此而吵架,二者之间的关系随之变得僵硬。
2、和孩子达成约定,譬如什么时候打电话时孩子是处于空闲时间。在大学,上课的模式和中学是不同的,有时白天某个时间段没课,但晚上或许会有课,如果交流不好,有时爸爸妈妈打过去正好赶上孩子上课期间,一定是接不了的,所以趁早了解了解孩子到底什么时候处于空闲状况,如此打过去基本都能接上。
3、多知道孩子的情绪。孩子首次一个人出来生活,难免遇见情绪上各种各样的波折,就像我以前上大学的时候,有时就莫名其妙的烦躁,哪个的电话都不想接听,不想说话。所以此刻爸爸妈妈,是给孩子更多的自我调节空间,让其冷静冷静,等恢复过来就好了,而不是过度的关心,非要问出个子丑寅某来。
大学孩子不和爸爸妈妈交流多半是这类缘由
第一,大学学习重压大。相对于高中来讲,大学的课程安排并非非常紧凑,有时可能一天都没课,有时可能是满课。基于这种现象,不少人都感觉大学就是在“混日子”,就是在“玩”。当然,不排除一些学生贪玩,但大多数学生并非这样。
大学的学习,老师教的只不过表面,而学生需要学会的是更深层次的常识,这就需要学生借助课余时间来学习。而且,大学需要考的证、需要过的考试有不少,无论哪全部都需要肯定的学习时间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学生理所当然极少有空闲联系父母。
第二,大学社交圈的扩大。大学,从一个层面上讲,就是一个小社会。五湖四海的同学、不同性格的舍友、不同专业的工作伙伴,无论是同学关系、宿舍关系还是工作关系,都需要他们进行经营。大学社交圈的扩大,就意味着孩子们需要游走于各种关系之中,需要跟各种人交际。自然而然,孩子跟别的人的交流越多,孩子跟爸爸妈妈交流的机会越少。
其三,孩子掌握了体谅。大学生都已经成年,在他们看来,一些事他们可以自己来处置,一些负面的情绪他们可以自己来消化。孩子们了解爸爸妈妈的不容易,掌握了体谅爸爸妈妈,一些“无足轻重”的小事,他们也不会和爸爸妈妈讲,这就是典型的“报喜不报忧”。孩子们在大学日常,不断地打磨我们的性格,使自己变得愈加成熟稳重,久而久之,那些一直给爸爸妈妈“添麻烦”的孩子成为了极少和爸爸妈妈交流的成年人。
孩子上大学了,该怎么样和他相处
1、尊重独立:孩子上大学后,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了。尊重他们的独立和自主权,不要过多干预他们的生活和学习。
2、维持交流:按期与孩子微信或视频聊天,知道他们的生活、学习和心情。关心他们的需要,给予适合的建议和支持。
3、鼓励自主: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,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。在遇见困境时,给予指导和支持,但不要替他们做决定。
4、关注成长:关注孩子的学业和职业规划,提供有益的建议和资源。同时,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,帮助他们打造好的心理素质。
5、维持联系:借助假期和孩子团聚,增进感情。可以通过一同参加活动、旅游等方法,增进亲子关系。
6、给予信赖:相信孩子的能力和判断,给予他们足够的信赖。让他们感觉到家庭的支持,成为他们最坚强的后盾。
7、适度关爱:在关心孩子的同时,应该注意维持适度的距离。不要过于过分娇纵,让他们掌握独立面对生活的挑战。
8、互相学习:与孩子推荐彼此的经验和感悟,互相学习,一同成长。如此既能增进亲子关系,也能让彼此愈加成熟。